中煤集团超150亿转让山西煤矿资产 折射煤炭行业深度变革

来自AI助手的总结
2024 年以来中煤集团超 150 亿转让山西煤矿资产,折射煤炭行业变革,涉资产剥离、行业分化与产业重构。

 

中煤集团超150亿转让山西煤矿资产 折射煤炭行业深度变革

近期,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中煤集团”)在山西的煤矿资产转让动作频频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以来,中煤集团及其子公司已累计挂牌转让山西煤矿资产总额超过150亿元,涉及近10家煤矿企业。这一系列资产剥离行为,不仅反映了央企在“双碳”目标下的战略调整,也揭示了山西煤炭产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。

高负债低效资产成剥离重点

中煤集团此次转让的煤矿资产多源于2008年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时期。彼时,央企通过并购地方煤矿快速扩张,但部分矿井因资源禀赋差、开采成本高或政策限制,逐渐沦为低效资产。以山西保利平山煤业为例,其设计年产能90万吨,但2023年净利润亏损1.65亿元,负债率达207%;而中阳余锦煤业、东桉煤业等标的甚至处于停产状态,年营收不足5万元。

分析人士指出,这些“包袱”资产长期拖累企业盈利,在煤炭价格波动下行(2024年6月山西煤炭均价环比下跌2.3%)和“双碳”政策双重压力下,剥离成为必然选择。中煤集团明确提出“存量提效、增量转型”战略,通过退出低效产能,将资源向煤化工、新能源等领域倾斜,例如近期其平朔烯烃新材料项目、智能刮板输送装备等创新成果已陆续落地。

行业分化加剧:头部扩张与中小退出

中煤集团的资产处置浪潮,正加速山西煤炭市场的两极分化。一方面,地方国企和龙头企业逆势扩张:潞安环能以121亿元竞得襄垣县8.2亿吨煤炭探矿权,山西焦煤更斥资247亿元拿下兴县区块资源,创下山西探矿权交易纪录。这些企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,构建“采矿-洗选-深加工”全产业链,提升市场话语权。

另一方面,中小煤矿因资源枯竭、环保成本攀升而被迫退出。山西省数据显示,2025年煤炭增量将集中来自晋陕蒙新等主产区,中小煤矿产量占比持续萎缩。这种“强者恒强”的格局,推动行业向规模化、集约化转型。

政策驱动下的产业重构

从更深层次看,中煤集团的资产剥离与国家“双碳”目标高度契合。国务院国资委近年来多次强调央企要聚焦主责主业,而山西作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,正通过资源整合推动产业升级。中煤集团在退出低效煤矿的同时,加大科技投入——如全球首台8兆瓦智能刮板输送机、矿鸿平台智控系统的研发,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转型的路径。

专家认为,此轮资产重组将显著提升行业集中度,未来煤炭市场竞争将更趋理性。随着落后产能加速出清,具备资源、技术和管理优势的企业将主导市场,而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或成为下一阶段改革重点。

 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行业资讯

国内外多领域重要动态汇总

2025-7-1 10:25:19

行业资讯

二手冷库回收大型旧冷库回收

2023-8-14 22:45:37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🧟 AI助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