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粗钢减产传闻又一次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掀起波澜。国内铁矿石期货价格应声下跌,然而钢铁原料需求短期内的爆发,又限制了价格的跌幅。这背后是钢企、矿商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三方角力。
首先,铁矿石期货市场出现分化。国内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铁矿石主力合约下跌0.49%,收于710.5元/吨,创两周新低;而新加坡交易所5月铁矿石期货却逆势上涨0.18%。因为中国是全球最大铁矿石进口国,减产预期冲击国内期货价格,海外市场则期待印度、东南亚需求增长,所以价格相对坚挺。
其次,钢企面临减产与增产的矛盾操作。虽然政策端释放出5000万吨粗钢减产信号,但短期内钢厂生产热情依旧高涨。宝钢集团表态今年全国粗钢产量可能削减,不过发改委、中钢协还未公布具体细则。同时,上周铁水日产量升至244.35万吨,拉动了铁矿石短期需求。专家提醒,若减产5000万吨,钢铁供需将重回平衡,但要警惕政策落地前的抢产造成市场波动。钢企在政策不明朗时加速生产,既为完成季度目标,也可能为后续减产留空间。
再者,钢材期货涨跌互现。与铁矿石走弱不同,上海期货交易所钢材期货多数上涨。热轧卷板因终端制造业需求回暖涨0.84%,螺纹钢因基建项目开工支撑涨0.61%,不锈钢因新能源与家电消费拉动涨0.31%,只有线材因房地产低迷独跌0.57%。原料端焦煤、焦炭价格下跌,或改善钢企利润。
最后,2024年行业面临变局。专家预测,因海外贸易壁垒升级,中国钢材出口量可能减少1500 – 2500万吨。虽房地产下行,但基建、汽车、造船等领域用钢需求有韧性。2025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预计增加4000万吨,中长期价格承压,短期受减产扰动波动加剧。总之,当前铁矿石市场波动是政策预期与产业现实的碰撞,钢企需谨慎应对,投资者则要关注减产政策及终端需求信号。
请先登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