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企77万吨产能减量置换至45万吨,如何迎来新生?

来自AI助手的总结
大理大钢以“产能置换 + 绿色技改”实现转型,构建循环链,带动区域经济,成绿色技改范例 。

大理大钢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,曾经锈迹斑斑的旧电炉已被智能中控室和绿色生产线取代。这个历经四年多停产阵痛的企业,以“产能置换 + 绿色技改”为双引擎,迈向循环经济。

2017 年,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影响,云南省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。大理大钢面临关停或改造两条路,企业选择投资 5.8 亿元实施产能置换技改,将炼钢工艺从“小电炉、高排放”升级为“大电炉、全循环”。数据显示,新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降低,粉尘排放大幅下降。

走进大理大钢生产车间,智能化、绿色化明显。废钢经智能分选、尾气余热预加热后冶炼,冷却水循环利用。公司构建了完整循环链,生产废水和废渣综合利用率达 100%,实现超低排放。这种短流程炼钢模式减少了 14.6%的碳排放,每年预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2.8 万吨。
大理大钢的技改投产不仅重塑自身,还激活区域循环经济。公司与 60 家废钢回收企业合作,构建回收网络,配套建设深加工车间,为滇西铁路、公路建设提供定制钢材,缩短供应链半径超 50%。项目全产业链可带动当地新增产值 15 亿元、利税 1 亿元。
漾濞县发改局局长称这是“腾笼换鸟”的成功实践,企业实现“减量、提质、增效”。下一步,漾濞县将以大理大钢为契机,推动更多传统工业企业绿色技改。大理大钢找准结合点,让传统产业实现“凤凰涅槃”,为地方经济注入绿色动能。

俱乐部长 管理员

热门评论
:
该帖子评论已关闭
图片审查中...
编辑答案: 我的回答: 最多上传一张图片和一个附件
x
x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🧟 AI俱乐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