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钢铁行业正深陷一场深刻危机,在2024年3月31日至4月1日的OECD钢铁委员会第97届会议上,这一危机的根源与潜在解决方案被深入探讨。
全球钢铁行业困境主要源于两大因素:持续的产能过剩以及低价钢铁产品出口激增。自2020年起,中国钢铁出口量翻倍,2024年达1.18亿吨,而国内进口量下降近80%,仅870万吨。产能与需求严重失衡,致使全球钢铁价格及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,部分地区已难以为继。
OECD钢铁委员会认为,危机主因是非市场政策和做法。在一些钢铁产能快速增长的国家,此类政策不但未纠正,反而加剧。比如2024年中国大量补贴,进一步加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,还可能引发更多贸易冲突。若相关国家不控制产能与过剩钢铁出口,行业困境将加剧。
未来中期,因中国建筑行业低迷,全球钢铁需求预计仅温和增长。同时,过剩产能问题恶化,预计到2027年,全球过剩产能从2024年的6.02亿吨增至7.21亿吨,2025 – 2027年新增产能或达1.65亿吨。持续产能过剩抑制钢铁制造商盈利能力,阻碍新技术与绿色科技投资及行业脱碳努力。
面对挑战,全球钢铁行业需共同努力解决产能过剩与贸易不平衡。欧洲钢铁协会理事长指出,当前行业不可持续,反映欧盟等地区贸易保护措施不足。欧盟委员会被呼吁快速实施更有效贸易保护措施,并依据《欧洲钢铁和金属行动计划》为行业提供有力支持。
全球钢铁行业的深度危机,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协调行动,拿出全球性解决方案。只有减少产能过剩、反对低价出口与非市场政策,推动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,钢铁行业才能摆脱困境,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全球共同合作与努力。
请先登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