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达成关税削减协议 铁矿石期货上涨 市场现新拐点?

来自AI助手的总结
中美削减互征关税协议致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,对钢铁产业链有短期利好,但潜在风险仍存。

近日,中美达成削减互征关税协议,暂停90天新增贸易措施,多年贸易摩擦迎来阶段性缓和。这不仅提振全球金融市场情绪,对钢铁产业链,特别是上游原材料市场也产生了明显影响。

首先,铁矿石期货迅速做出反应。利好消息发布后,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上涨3.16%,创下5月7日以来新高;新加坡交易所基准6月合约上涨2.9%,接近每吨100美元关口。业内认为,铁矿石市场对贸易环境敏感,此次关税削减超预期,短期内改善市场预期,缓解中国钢铁生产进口铁矿石成本压力,增强企业生产积极性。

其次,钢厂保持高产。截至5月8日,中国日均铁水产量达246万吨,环比微增0.1%,为2023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。铁水产量是衡量钢厂开工强度关键指标,当前钢厂高产,与钢材利润改善、原料成本预期下降有关,也表明市场对短期需求乐观。

再者,多品种共振上涨,钢铁产业链价格重回上行轨道。除铁矿石外,大商所炼焦煤与焦炭价格上涨,上期所钢材品种普涨,这种多品种联动反映钢铁产业链处于阶段性修复状态,钢厂盈利预期改善,支撑上游采购意愿。

不过,潜在风险仍存。一是中美谈判有不确定性,后续执行和长期博弈变数多;二是中国为实现“双碳”目标,可能回归粗钢压产政策,压制铁矿石需求;三是海运矿价格回落,全球供需格局未彻底扭转;四是终端需求弹性不足,房地产和基建行业恢复节奏不稳,影响钢材实际消费。

总的来说,此次关税削减协议是短期利好,更多在情绪和成本端修复。钢铁产业链未来走势取决于政策、供需结构和全球经济趋势。相关企业应关注原料采购策略调整,合理控制库存;监测出口市场动态,抓住钢材出口增量机会;前瞻预判政策与环保监管,优化产线布局以适应限产和能耗管控措施。

俱乐部长 管理员

热门评论
:
该帖子评论已关闭
图片审查中...
编辑答案: 我的回答: 最多上传一张图片和一个附件
x
x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🧟 AI俱乐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