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8日,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报告。2025年4月成为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4月,仅次于2024年4月。今年4月全球平均地表气温达14.96摄氏度,与2024年同期相比仅低0.07摄氏度,却比工业化前(1850 – 1900年)水平高出1.51摄氏度。
这一数据表明全球气候持续升温态势明显。近几十年,全球平均气温不断攀升,连续出现极热月份,而2025年4月在有记录历史中热度居次席,凸显气候变暖形势严峻。
气候变暖带来诸多连锁反应。冰川加速融化,导致海平面上升,威胁沿海地区众多城市与低地国家,可能引发洪水等灾害,使大量人口失去家园。
生态系统也受严重冲击。生物栖息地改变,许多物种生存面临挑战,部分物种因无法适应快速的气候变化而灭绝,破坏生态平衡。
极端天气事件频发,如暴雨、干旱、飓风等。暴雨引发洪涝,冲毁基础设施、农田;干旱导致农作物减产,威胁粮食安全;强大的飓风破坏力惊人,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与人身伤亡。
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。大量燃烧化石燃料,像煤炭、石油和天然气,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,在大气层累积形成温室效应,使地球表面热量难以散发,气温持续上升。
森林砍伐也不容忽视。森林本是吸收二氧化碳的重要“碳汇”,树木被砍伐后,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,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一步升高。
面对如此严峻形势,国际社会需共同努力。各国应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减排目标,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,如发展太阳能、风能、水能等可再生能源,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。
同时,加强森林保护与植树造林,增加“碳汇”。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至关重要,倡导绿色生活方式,减少能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,从各方面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挑战,守护地球家园。
请先登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