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朗普似乎可以沉浸在所谓的巨大胜利氛围之中。在去年参与竞选期间,他曾信誓旦旦地承诺会迅速降低物价,而如今他确实能够宣称已达成这一目标。最新的数据表明,美国4月份的通胀率降至2.3%,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,多数物价也已趋于稳定,始于2021年的那场通胀冲击看似已然结束。
然而,颇具讽刺意味的是,“得益”于特朗普本人的相关政策,另一波通胀冲击很可能正悄然来袭。尽管特朗普已经撤回了部分最为激进的进口关税,但仍有大量关税留存。多数经济学家预计,这些作为进口税的关税,会在未来数月内推高成本,进而引发一轮再通胀。在中美就贸易协议达成重要共识后,市场于5月12日大幅飙升。但目前特朗普对多数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征收新的10%税,对进口钢铁、铝和汽车还征收新的25%税,平均进口税率已从他上任前的2.5%升至约18%,这无疑会让美国人通过更高的价格来支付额外成本。
一些经济学家原本认为关税导致的价格上涨会在4月份的通胀数据中有所体现,结果却并未如此。这表明美国进口商在关税生效前有效地建立了库存,并成功控制住了零售价格。但更高的价格终究会到来,穆迪分析预计到6月,通胀同比将跃升至3.8%,高盛预测2025年通胀将达到3.6%的峰值,其他机构预测也与之类似。虽然此次通胀不像2022年高达9%那般严重冲击消费者,但回升至接近4%依然存在诸多问题。耶鲁预算实验室估计,物价总体上涨仅1.7%就会使平均家庭每年购买力下降2800美元,且由于关税通胀影响众多日常用品,低收入人群受冲击更大。同时,高于目标的通胀还会使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,增加消费者和企业借贷成本,也会使长期利率居高不下。消费者对物价上涨持悲观态度,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大幅下跌。而特朗普或许认为,在通胀低时实施助燃通胀的关税,比在通胀高时实施要好,可2%的通胀显然优于4%,而美国通胀此前已接近2%。
请先登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