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,增长模式转向结构性供给侧改革,2025年钢铁与大宗商品市场受政策、行业趋势等多重因素影响,面临深刻变化,对投资者和从业者提出更高要求。
政策主线上,供给侧改革取代传统刺激。当前中国产能过剩约10万亿元,远超2015年。此次改革范围广,涉及传统产业与新兴领域。在“去产能、调结构、促升级”方针下,将通过环保等指标淘汰落后产能,7月和9月关键政策会议值得重点关注。
需求方面,房地产受限,2025年新开工面积预计同比下降超10%,成为需求不利因素。基础设施投资在水利等领域保持强度,但资金向非建筑领域转移。制造业依赖外部需求,国际贸易摩擦或冲击出口,消费端“以旧换新”政策支撑下半年或减弱。
2025年上半年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大。能源类产品价格多承压,煤炭因反倾销政策率先企稳,天然气需求稳定。金属板块分化,钢铁生产信号混杂,铜和铝因供应优化及新兴需求表现较强。
全球动态上,美国关税下中国通过“一带一路”优化出口结构,但多国经济放缓使外部需求不确定性加剧。主要经济体启动降息周期,有望推动全球经济温和复苏,但美国货币政策是关键变量。
市场展望,积极因素有低库存、流动性充裕等,供给侧改革顺利推进价格有望企稳。不过,房地产复苏乏力、出口环境不明朗等风险因素也对市场构成压力。
总之,2025年中国钢铁及大宗商品市场处于变革十字路口,市场参与者需把握政策节奏,理性评估风险,紧扣供给侧逻辑。要注意,以上内容仅为信息分享,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请先登录!